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7月经济数据已悉数公布。除了服务业生产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小幅回升之外,其他指标仍处于惯性回落过程中,显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偏弱等压力有所加大。如果要确保实现年度经济发展目标,政策应尽快加力。
国家统计局此前曾指出,7月以来的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以及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导致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指数回落。不过,结合核心CPI、信贷社融数据以及增长数据来看,需求不足应是更关键的因素。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开始松动。7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7.0%,较上月的8.6%有所回落,-2.3%的环比增速更是历史同期最弱表现。全球经济降温、美国库存回补力度偏弱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受此影响,制造业投资也开始降速,1~7月累计同比增长9.3%,为今年以来最慢增速。
二是消费需求有所分化。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7%,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呈现低位企稳态势,但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分项看,餐饮同比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至3.0%,商品零售增速则回升1.2个百分点至2.7%,以旧换新政策也对部分耐用品消费形成提振。不过,7月社零季调后环比增长0.35%,仍然慢于历史同期表现,消费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三是基建投资继续回落。1~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9%,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刷新2022年初以来的最慢增速。今年以来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为历史最长时段。资金来源显示,7月城投债和专项债净融资额总体与上月大体持平,但新增专项债中70.7%为特殊新增专项债,其资金不是用于项目建设,而是偿还存量债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已经影响到基建资金。
四是房地产市场继续筑底。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0.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经历了年中的刚需集中释放后,7月新房成交量回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继续下行,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仍然不高。不过,房企资金来源改善,新开工面积降幅略有收窄,市场有边际改善迹象。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表现出稳增长的迫切期望。
8月以来,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8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从绿色转型角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阶段货币政策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事实上,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行动。7月下旬以来央行通过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引导SLF、LPR、MLF利率序贯下调,目前来看效果有待持续观察。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M1同比-6.6%,处于历史低位。市场主体的融资意愿有待进一步提振。
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降息方面,随着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稳以及美联储9月降息落地,我国再度降息的空间已经打开;降准方面,为对冲未来政府债券发行及增发国债等增量财政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缓解银行资本约束和息差约束,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然存在。此外,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在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住房租赁等领域加快推进,在调结构的同时稳增长、促内需。
除了货币政策之外,其实更关键的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来提供有效资产供给,引导经营主体加杠杆,以及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开放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这些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股票无息配资开户,将决定着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走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上实盘配资观点